北京华夏国书画院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

2015-02-06 17:20 作者:

双柯竹石图 文徵明

双柯竹石图 文徵明

毕 玺

2013年11月12日至2014年2月16日,苏州博物馆推出“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本次展览的主角文徵明,在他那个历史时期似乎是一个全能型人才。数百年后,当我们面对他所留下的作品与文献,以及翻看他的同辈或后辈关于他的传记资料时发现,不能仅仅以“文人画家”四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在那个历史时期,他还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了很多的社会角色,比如书法家、鉴藏家、老师甚至政客等等,当然还有学生、儿子以及丈夫、父亲。这些角色令这个人物如此精彩迷离。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42岁后以字行,更字徵仲,苏州府长洲县人。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斋号有停云馆、悟言室、玉兰堂等,故又号停云。因曾任翰林院待诏,后人又称其为“文待诏”,也有人称其为文太史。后因其子文彭之故,敕赠修职郎南京国子监博士。私谥贞献先生。文徵明德才兼备,博学多能,诗、文、书、画俱工,领袖群彦。诗文方面,他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书画方面,他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苏州博物馆此次推出的特展包括江南风景题材、雅集题材、文学名篇题材、师承渊源题材、花卉竹石题材等,旨在通过作品与文献为观众解读那个年代文徵明所扮演的众多的社会角色,以期更深入地了解文徵明:作为府学生,他如何在八股取士的夹缝中寻求一次又一次的生机;作为从九品待诏,他如何在大礼议事件中进退维谷;作为明代中期苏州文人的中坚人物,他如何在传承吴地文脉的同时有所创新;作为文人画家,他如何在继承中突破传统开创“文派山水”;作为书法家,他如何从“拙于书”开始蜕变;作为鉴藏家和帖学家,他如何通过跋文和书帖传递自己的审美趣味并影响世人;作为老师,学生和子弟如何在他的言传身教中受益……

展出作品有一幅《双柯竹石图》,以枯木竹石为题材。自北宋苏东坡以来,文人画家喜写枯木竹石,以寄托逸兴。此图画霜柯两株、叠石一拳、翠竹数竿。画法主要以枯笔勾皴,淡墨渲染,浓墨写叶、点苔。运笔朴厚,墨法清润,甚有清逸洒脱之气。自题:“书几熏炉静养神,林深竹暗不通尘。斋居见说无车马,时有敲门问药人。徵明奉简玉池医博。辛卯闰六月朔。”钤:“文徵明印”白文印、“徵仲”朱文印、“玉兰堂印”朱文印。画幅上另有乾隆次韵诗题,乾隆曾将之赐予董诰,裱边有纪昀、朱珪、岳钟琪诗跋及董诰题记。

另一幅《玉兰图》,以工笔设色画玉兰一枝盛开之状,旁枝参差错落,花朵风姿绰约,极尽清丽婉约之态。自题:“孤根疑自木兰堂,怪得人呼作女郎。绕砌春风怜谢傅,一庭明月梦唐昌。冷魂未放清香浅,深院谁窥缟袂长。漫说辛夷有瓜葛,后开应是愧秾妆。徵明。”钤白文印:“文徵明印”。另有文徵明子侄文彭、文嘉、文仲义与其弟子彭年、周天球、王榖祥、袁褧七人题诗,皆书法古雅,意思清奇。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新闻资讯

更多>>

国学精粹

更多>>